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苏联)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946年2月)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里……由于不断刷新我们同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并派员出访北京和莫斯科,我们得以为世界各国之间建立一种更为持久的新型关系模式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大胆首创使得1972年成为自二战以来向世界持久和平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并因此而载入史册。
——尼克松就职演说(1973年1月)
(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内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72年成为(美国)自二战以来向世界持久和平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
(3)综合以上材料,就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 B.从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 |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 C.消除社会动乱,强化君主专制 |
|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稳定统治秩序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北部 |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①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
|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
|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
|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