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 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 |
| 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 |
| 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 |
1962年10月25日赫鲁晓夫主持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尽管他提出化解危机的主张让与会者吃惊,但会议还是“一致同意做出妥协”。 10月27日,赫鲁晓夫提出自己对局势发展的新看法,转而强调苏联必须采取强硬态度,中央主席团再次“一致表示同意”。10月28日上午,赫鲁晓夫又召开会议讨论对策,整个会议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在讲话,其他人都保持沉默。最后,会议确定接受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苏联撤出导弹的妥协建;议。以上现象突出说明了()
| A.苏联领导层团结和谐 | B.在古巴导弹事件中的苏攻美守 |
| C.苏联政府决策机制高度集中 | D.赫鲁晓夫破坏了斯大林时期开创的党内民主 |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采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
| B.吉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渊帮助 |
|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
|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启迪。下图是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会徽,会徽所体现的主题应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 B.“人类、自然、科技—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 |
|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 |
| D.“战争的阴影,依然;和平的进程,艰准” |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 A.①②④ | B.①②⑨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就十月革命的条件而言,俄国比法国巴黎公社更成熟的是()
| A.战争引起革命 | B.人民反对战争 |
| C.临时政府不得人心 | D.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