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认为:“我们区分好的和不好的法律只能凭自然标准……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①自然标准是具体法律的基础 ②官员发布的政令就是法律
③法律是官员指导人民的重要依据 ④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
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
15世纪末,右图中国家卡里库特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玛 | B.哥伦布 |
C.麦哲伦 | D.迪亚士 |
“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
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B.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 D.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 |
从历史角度观察,20世纪末期中国市场化改革得以推动,中国经济“奇迹”得以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改革……可以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这种认识是基于
A.农村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农民的选择澄清了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城市经济体制 |
D.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