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中国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努力创造更多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一中的内容意味着什么?
结合材料二,谈谈能够“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学艺术作品应符合哪些条件?
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4月金华市开展了“寻访金华好家风”活动。以下为其中的两处寻访地点及理由。
(1)上述哪一寻访地点中的哪一文物古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忧乐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该文化为什么能代代相传?
(3)运用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谈谈开展“寻找金华好家风”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4)家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传承家风我们青少年一代应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
请观察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心理健康和道德角度回答小琳该如何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对小华的言行进行评析。
(3)有人认为:净化网络必须加强网络管理立法。请针对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以下是中学生小迪在网友微博上摘录的热门话题,请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刚正不阿:2013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的交通新规正式实施,如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处罚结果,“醉酒驾驶机动车”应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针对这一违法行为可提起什么诉讼?
@大爱无疆:2013年1月10日,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在营养改善、就近走读入学等5个方面享受优先待遇。
(2)该《意见》的颁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方面的保护?请从公民权利的角度谈谈该《意见》颁布的意义。
@规则达人: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徐砺寒同学,在2012年11月2日撞坏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之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
(3)请对徐砺寒的行为进行评析。
@我心飞翔:我真希望类似“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现象少一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中国式好人”、“中国式礼仪”等“中国式”文明。
(4)在传递“中国式文明”的正能量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美丽台州】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台州”,某中学九(1)班开展了创编简报的活动。这份简报共分四大板块,每一板块都有尚未完成的内容,请你协助编辑补充完善。
|
★打造富足之城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台州怎样打造“富足之城”? |
★构建和谐之市 2013年4月9日,台州市“三改一拆”行动正式打响!(“三改一拆”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违法建筑给城市的消防安全和群众的居住安全、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老住宅区、城中村等地,由于管理比较薄弱,往往成为大量外来人口聚集地,极易产生恶性违法事件。) (2)请从不同角度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开展“三改一拆”活动? |
★传递人文之都 2012年8月13日深夜,台州临海青年罗杰,为了唤醒睡梦中的遇险群众,多次冲进火海抢救遇险村民。致使他全身表皮78%面积被烧伤。事后,罗杰积极配合医生开展了四次植皮手术。 (3)思考一:请从生命的角度谈谈罗杰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12年12月3日罗杰终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生活更加孤苦。为了彰显向善力量,台州各地正在进行一场爱心接力传递•••••• (4)思考二:谈谈情景二的善行,对台州打造“富足之城”有何积极意义? |
(5)针对漫画,请你为中学生如何建设“美丽校园”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QS”是食品“质量安全”标志。QS认证的产品就代表着经过国家的批准,没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材料二:治理“地沟油”,他国有妙招。在美国,用地沟油牟利,其违法成本足以震慑企业主。餐饮企业如私自将泔水卖给非法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即被停业。德国政府为每一桶泔水发放“身份证”,对其进行跟踪监督,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很快就能查明。英国对于餐饮行业废油的处理办法:将废油倒入政府免费发放的容器中,再由政府认可的公司负责收集,最终将这些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等产品。
(1)近年来,“地沟油”三个字让中国百姓闻之色变,也让政府下定决心做出整治。政府下定决心做出整治“地沟油”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哪一人身权利?)
(2)结合材料一分析产生食用油不安全的因素是什么?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二中他国的妙招对中国政府整治“地沟油”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