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作出猜想】
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u>Cr;猜想三:你的猜想是 。
【查阅资料】
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 | / |
|
② |
1.2 | 0.5 | |
③ |
1.2 | 0.5 |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
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8分)小丽实验操作模拟考试匠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搡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 C中 |
A中物质是食盐水 B中物质是浠盐酸 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
【进行实验】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小丽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2)取少量清液加入跑题的氯化钙溶液(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没有。(填离子符号)
【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某地刚降到地面的雨水进行实验.
【相关信息】①用
计(测
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间 |
5:05 |
5:10 |
5:15 |
5:20 |
5:25 |
5:30 |
5:35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4.85 |
③
不溶于水,但能跟稀盐酸反应,
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分析讨论】①酸雨能使土壤酸化,农业上常用中和酸性土壤.
②酸雨能腐蚀金属制品,请写出一种防止室外金属被腐蚀的方法.
③收集的酸雨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
减小,原因是
与
反应生成
被氧化为
,请写出
被氧化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同学们对收集到的酸雨样品的溶质进行猜想:
猜想I:酸雨中溶质为
.
猜想II:酸雨中溶质为
猜想III:酸雨中溶质为.
【实验探究】向收集的酸雨样品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请完成下表:
现象 |
结论 |
①如果沉淀没有溶解 |
则猜想正确 |
②如果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则猜想正确 |
③如果 | 则猜想III正确 |
【拓展延伸】酸雨中含有的酸除了上面的 和 以及空气中 与 反应生成的 外,还可能含有的酸根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生成 |
原溶液里一定有碳酸钙 |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成红色 |
原溶液一定有 |
【反思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
乙:
和
的混合物
丙:
和
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甲 |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 无气泡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丙 |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溶液 |
猜想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