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使用三种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进行实验,比较这三种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加蒸馏水
2mL
2mL
2mL
  ① 
加pH=8的缓冲液
0.5mL
0.5mL
0.5mL
0.5mL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加酶
提取

甲生物淀粉酶提取液
1mL
 
 
 
乙生物淀粉酶提取液
 
1mL
 
 
丙生物淀粉酶提取液
 
 
1mL
 
37℃水浴保温
30min
30min
30min
30min
滴加碘液
5滴
5滴
5滴
5滴

【实验结果】

编号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②   

(注:“+”显色,“++”显深色,“-”不显色)
请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①处应为           ;②处颜色深浅程度应表示为           (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3)除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来检验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生物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5)该小组同学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的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试管3中酶活性的曲线,请在坐标中画出试管2中酶活性的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做)【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优良畜群繁育、疾病征服等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如粮食问题、花卉苗木生产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⑴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它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⑵广东顺德陈村的兰花、高洲的香蕉等植物的生产都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来提供试管苗,其优点是不仅可以,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无病毒种苗的大量繁殖。
⑶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是获取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或去壁)和
材料二:为大力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科学家们对育种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下图为相关构思过程:

⑷该过程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核移植、胚胎分割、胚胎体外培养和
⑸目前使用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择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
⑹在供体细胞与受体卵母细胞结合之前,先要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原因是:

材料三:利用乳腺生物发生器生产出的人类胰岛素,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易提取等优点,该项技术的诞生可有效地缓解临床上胰岛素不足的难题,从而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⑺转人的胰岛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胰岛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胰岛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___。
⑻为了更多地生产出人胰岛素,有人构思采用胚胎分割技术,把一个胚胎分割成很多很多份数,进而培育出大量相同的转基因牛。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选做)【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以及
(2)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试管口需要通过酒精灯火焰1~2次,其目的是
(3)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菌落。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启动细胞分裂,人为地控制细胞的
(5)通过电泳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影响蛋白质迁移速率的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
(6)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正确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②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

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的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伤害细胞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4)分析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加人20mL燕馏水,编号为1、2、3号;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回答问题:
①实验的第一步中要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在你设计的实验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你的做法是

(17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⑴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此时细胞中有个着丝粒。
⑵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⑶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
(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⑷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条链含有放射性。
⑸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如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实验前用真空泵抽去两个烧杯内液体中的气体。据图回答:

⑴关闭放气阀并开启阀门,使左右装置气体相通,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饱和光照下,毛细血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  (左、右)侧移动,原因是             
⑵在NaHCO3溶液浓度未充分满足植物需要的条件下,适当增加NaHCO3溶液浓度,水生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气体释放量会       (增加、减少)。
⑶本实验中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A作为空白对照实验,请提出对空白对照实验装置的改进措施:                              
⑷某同学想利用一本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产生气体的必要条件。为了排除烧杯A对实验的影响,先关闭阀门,封闭左右两烧杯气体通道。同时打开其右侧放气阀,使毛细刻度管与大气相通。然后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请补充以下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将整个实验装置置于饱和光照条件下;
②一个小时后,


⑤实验结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