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每空1分,共10分)
(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所选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填编号)

编号
待测物质或结构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葡萄糖
甲基绿
绿色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NA
吡罗红
红色

线粒体
甲基绿
蓝绿色

叶绿体
健那绿
绿色

在检测上表中的蛋白质时,检测试剂的两种成分在使用时有先后之分,先加入的试剂是浓度为0.1g/ml
                 溶液。
在检测上表中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只有         的检测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         (需要或不需要)加热;
在检测上表中的DNA时,用到了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还可以使染色质中的                        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2)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因为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所以含还原糖。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依据上述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在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回答:

(1)该病遗传方式属于染色体遗传。
(2)Ⅱ-4个体的基因型为Ⅱ-4和Ⅱ-5再生一个女儿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Ⅲ-8个体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在进行产前咨询时,医生会从优生的角度考虑,建议他们生一个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10分) 乙肝病毒是一种约由32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方式较为特殊,简要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图中②③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为
(2)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而去年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在传染的过程中很快出现了新的变种使得研究疫苗的工作很难,发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3)虽然乙肝病毒和人体的遗传物质相同,但是乙肝病毒的DNA复制方式比较特殊,而人体的DNA的复制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

下图为一组模拟实验,假设实验能正常进行,四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

(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
(2)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c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

(7分)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I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请说明理由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某同学用含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布料
污染物
水温
A(蛋白酶洗衣粉)
6×6cm
蛋白膜
400C
B(脂肪酶洗衣粉)
6×6cm
蛋白膜
400C
C(蛋白酶洗衣粉)
6×6cm
淀粉膜
400C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实验还应控制的无关变量为
。该实验中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来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3)蛋白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