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每空1分,共10分)
(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所选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填编号)
编号 |
待测物质或结构 |
检测试剂 |
预期显色结果 |
① |
葡萄糖 |
甲基绿 |
绿色 |
② |
脂肪 |
苏丹Ⅲ |
橘黄色 |
③ |
淀粉 |
斐林试剂 |
蓝色 |
④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⑤ |
DNA |
吡罗红 |
红色 |
⑥ |
线粒体 |
甲基绿 |
蓝绿色 |
⑦ |
叶绿体 |
健那绿 |
绿色 |
在检测上表中的蛋白质时,检测试剂的两种成分在使用时有先后之分,先加入的试剂是浓度为0.1g/ml
的 溶液。
在检测上表中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只有 的检测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 (需要或不需要)加热;
在检测上表中的DNA时,用到了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还可以使染色质中的 和 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2)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因为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所以含还原糖。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依据上述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在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
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
。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一20℃条件下保存24
。
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l5
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
滤液,再加人20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
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
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②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
均不相溶,且对
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
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
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
析出。
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红细胞生成素(
)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逆子疗肾衰性贪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O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订、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胸生成素(
),其简要生产流程如右图。
请回答:
(1)图中①所指的是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③所指的物质是。
(3)培养重组
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其更换。
(4)检测
的体个活性需要抗
的单克隆抗体。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可由
免疫过的小鼠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而成。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
||||
组别 |
表现型 |
乔化蟠桃 |
乔化圆桃 |
矮化蟠桃 |
矮化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
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
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
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
,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
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
分别调到,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
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
~9.0.但海水在该
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
、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