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以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历史的重要步骤。根据示例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方框中。(注意:只填字母。)
历史事件: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 E.世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据材料:“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侵略,这是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和灾难的外部原因之一。” 请问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引起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此后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夯。
——《中关建交公报》
材料二: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歹l3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和第④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背景。
(2)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分别是什么?
(3)你认为当前影响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看,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我中国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邹容《革命军》
材料三:

(1)在政治目标上,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实现了材料二中“脱满洲人之羁缚”那次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的开端?图二代表的革命的胜利宣告什么时代己成为过去?
(4)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实践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的探索和走向……)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他同时警告说:“未来冲突的危险很可能来自西方的傲慢、伊斯兰的偏狭和中国的自浈的相互作用。”
(1)先制定一个合适的标准,再按你的标准对图片表示的文明进行分类
(2)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文明,常常会超越国界的限制。当前,各种文明之间的开放与交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而愈益明显。那么,历史上文明的开放与交流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3)写出一例历史上曾有的“文明冲突”。
(4)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各国文明多样性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19-1939年,如果说前十年似乎在逐步恢复一战后的新秩序,那么后十年则又一点点地点燃了二战的烽火。
——《二十年危机》
材料二 此战役德法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100多万。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法军反攻开始以后,逐次收复了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
——《战史今日》
材料三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经典人文地理》
(l)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促使“一战后的新秩序”建立和“二战的烽火”点燃的因素各一点。(2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些战役的情况?
(3)请说出这些战役所属的战争的相同和不同各一点。(2分)
(4)从以上分析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伴随着英、美、法等大国的崛起和发展,一批批革命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右图人物是坐落于美国首都某一总统纪念堂中的雕塑,请你围绕此人物完成短文。(提示:内容应包括所属国家、时期、相关史实和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