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陷入苦闷、迷惘、虚无之中。由此,西方文艺作品出现了夸张、怪诞的表现手法。下列作品能突出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约翰·克里斯朵夫》
B.《等待戈多》
C.《安娜·卡列尼娜》
D.《巴黎圣母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右图人物为改变苏联日益窘迫的经济政治状况,进行了改革,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实质而言,改革的失败是由于

A.运用“看不见的手”调整经济
B.未能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C.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D.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

A.俄国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 B.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
C.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D.苏联面临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

读图表

图表内容中反映出国有化程度高的行业和国家分别是

A.电站联邦德国日本 B.航空运输法国加拿大
C.邮政英国法国 D.铁路运输美国英国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
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
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
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①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②有助于缓和
劳资矛盾③有利于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④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