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
C.20世纪40、5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 D.浪漫主义色彩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 | B.隶书 | C.篆书 | D.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