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是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受封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说明西周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
B.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思想家对宗教的怀疑
C.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代会制度的确立,说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逐渐形成
D.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文艺复兴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洋务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妇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材料中反映出山西民风的变化有
①由重农变为崇商②由简朴变为奢靡③从尚义到经商逐利④由务学到全部弃学经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从材料中可得出
①雇佣劳动出现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劳动力商品化出现④重农抑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