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人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 (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
C.清政府保证“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时期 |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C.甲午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 | D.鸦片战争 |
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加剧了中国人的危机感,由此引发了“扶清灭洋”和“维新变法”两种救国方案。这两种救国方案的根本差别在于()
A.首要目的 | B.发展前途 | C.对外观念 | D.对清政府的态度 |
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段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泰勒斯 | B.苏格拉底 |
C.普罗塔哥拉 | D.亚里斯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