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表明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共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
C.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
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
宋教仁在1907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
B.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
D.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
1898年12月美国国会发表咨文:“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这反映了
A.美国积极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动态 |
B.美国打箅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中国谋求利益 |
C.美国决定在中国占领租借地 |
D.美国决定用占领菲律宾的手段获取在中国的利益 |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
C.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