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苏俄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