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
|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
|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
|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
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中国姓氏产生的方式有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以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就产生方式而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
| A.齐 | B.鲁 | C.卫 | D.司马 |
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 B.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
| C.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 D.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
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B.普朗克的量子论 |
| C.牛顿的经典力学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