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艾萨克-牛顿的划时代的伟大工作主要就是在英国革命期间完成的。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1 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
一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l6、17世纪,英国的商业活动随着英国的海上实力和海外殖民地的增加而更 加活跃。l8世纪,英国已经成为欧洲领先的商业和殖民帝国。英国原本就河流 密布,1760年后修建的众多运河,更是大大地提高水路运输能力……原料一一尤其是煤、铁和棉花,在这个岛国的工业革命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生产大量的棉花。英国乡村不仅有丰富的煤藏,而且它们通常和铁矿相距不远,铸造厂的工人们因此能够方便地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出铁。
一一选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
一一大卫·布林尼《进化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在“科学革命”中的典型成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因素。(需写出两点,1分)
(3)列举材料三中“思想启蒙”的代表人物一例。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因素。(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材料二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剑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2)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概括指出唐代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三种东西"怎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2014年习近平在欧洲演讲时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下,任何国家的政策措施都会深深影响世界, 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结合史实,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世界
中国
工业革命与中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对中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加入协约国参战,成为战胜国之一。战后列强无视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什么运动的爆发?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中国,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举例论证)

( 6 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492 年,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
1601 年,莎士比亚发表 《 哈姆雷特 》
1620 年,“五月花号”驶离英国,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美洲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 》
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 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建立了广大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 1 ) 17 世纪,英国率先到达了新时代的入口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材料中可以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史实是哪些? ( 1 分)
( 2 ) “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历史发展的两大推动力”,结合以上大事年表中的有关事例对此论断做解释和说明。( 2 分)
( 3 )大事年表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近代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史实是什么?结合史实给予论证(提示:分别从两个史实对近代世界产生哪些影响的角度思考作答, 2 分)
( 4 )该大事年表反映的历史主线是什么? 〔 1 分)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外事之刺激”
“中国的反应”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19世纪60至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1898年
戊戌变法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1919年
五四运动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出处:21教育名师】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