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格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但还未完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结构示意图。请在图中A、B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完成示意图,并纠正他原有示意图上的两处错误。
A: ;B:
纠正:
下列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习近平主席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中的两段话。根据这两段话小明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来解答。
讲话一 今天的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亚太经济体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讲话二 今天的亚太,也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
(2)“今天的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那么,与亚太经合组织性质相同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还有哪些呢?由讲话二及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有哪些不利影响?
(3)学习历史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启迪今天。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你认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1)为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已将哪几个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请举一例。
(2)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你知道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3)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史上被称为“书圣”和“画圣”的艺术家分别是谁?
(4)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我国的哪些文化遗产应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你在雕塑和建筑两方面各举一例。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识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又是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单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如图,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是薄一波同志写给邓小平的一幅挽联。对这八个字,薄老后来解释说:“一人千古,表达了我对小平同志的哀思;千古一人,是我对他的评价,是说他成就大业、功勋至伟。”他还说: “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依我看,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还会在贫穷和混乱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薄一波与邓小平相知甚深,他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前无古人的重大贡献。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原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5期)
第一,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富强、民主、统一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⑴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的。这里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指什么事件?
⑵1978年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时候已经74岁了。从74岁到93岁,他用了20年的时间带领中国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改变了13亿人的生活和命运。请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设民主法制社会。
有人说,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其实,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破题的。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就是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⑷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你认为这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
(1)请列举在1861年——1895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尝试?
(2)辛亥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途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
英、美、法等美欧大国的兴衰及其之间的关系左右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限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实际权力转移到自已所控制的议会中,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也就“统而不治”。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法国大革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对民主政治的诠释更为成熟和完善。
(1)材料一中英王“统而不治”的政体特点是怎样的?奠定美国新政体的法律是什么?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引领世界与帝国衰落】
材料二:政治、经济领域的革命使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成为世界工厂,随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4位。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规定美、英、法、日、意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例表
海军主力舰吨位 |
美 |
英 |
法 |
法 |
日 |
比例 |
5 |
5 |
3 |
1.75 |
1.75 |
(2)材料二中英国“经济领域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二英国经济发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美英海军主力舰吨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控制与联合自强】
材料四:二战后英国经济空前破坏,美国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将英国等西欧国家纳入了美国对苏联的“冷战”的轨道。70年代欧洲区域化初具规模,9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3)材料四中美国经济援助计划指的是什么计划?70年代至90年代西欧等国怎样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大国的兴衰演变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