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 12分)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分组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示。
第一组  表解历史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在下表表格中将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组  文汇历史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2)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第三组  图说现实
 
(3)第三组收集的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自己的建议(至少两条)。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大道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的所共有的。选举贤能的人,讲究诚信,重视和睦……现在,大道已经衰微,天下已经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
材料二:周平王继位,把都城迁到洛,以避开犬戎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
材料三: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也发生了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制度?到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4)战国时期,各国经过了变法,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认识古代文化名人,回答相关问题。(共9分)

请回答:
(1) 图一这位慈祥的老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
他是我国古代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 》一书。
(2) 图二的韩非子创立的哪家思想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分)
(3) 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本书里?(1分) 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这种学术繁荣局面叫什么?(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1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3)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1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回答:
(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材料一中图A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图B所指的工具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图D工具的使用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请按先后顺序写出这三类生产工具的名称。(1分)
(2) 我国历史上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哪一时期的文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1分)
(3)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请问哪次改革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土地问题改革是如何规定的?(1分)
(4)根据材料三,秦开创的什么制度成为以后中国三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