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
| 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
|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
|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八七会议 | D.遵义会议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7~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 1927-1935 |
|
| 1949-1956 |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 1978-2001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 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
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 A.宣布主权在民 | B.规定国民权利 | C.实行责任内阁 | D.实行三权分立 |
如图,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
|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