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
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A.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 B.苏联经济发展缓慢 |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 D.苏联改革成效不大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不结盟” |
新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并运用“求同存异”方针解决国际争端的是
A.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