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 |
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
马克思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1)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象征(2)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3)蒸汽机促进了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
A.(1)(2)(3) | B.(1)(3)(4) | C.(2)(3)(4) | D.(1)(2)(3)(4)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尤里卡计划”,中国提出“863计划”,这些主要说明:
A.争夺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
B.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
C.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
D.帝国主义国家展开军备竞赛 |
对“Man is the of all things.”(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正确的是:
A.它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
B.它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
C.它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
D.它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地揭示出:
时代 |
原始社会 |
农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信息时代 |
||||
生产力发展 的平均速度 |
每万年提高 1%—2% |
每百年提高 4% |
每年提高 3%左右 |
每年提高 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