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文学作品,有人这样表述它的特点:“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以下作品能体现这一文学艺术思想的是
①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②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③雪莱的《西风颂》
④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⑤屈原的《离骚》 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⑤ | D.①②⑥ |
下列属于北京大学学生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场“革命”是指
| A.辛亥革命 | B.国民革命 | C.文学革命 |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 |
| B.“弱者”成为“木偶” |
|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
| D.“弱者”被肢解瓜分完毕 |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C.淞沪会战 | D.枣宜会战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 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 |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