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他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 1915年8月,帝制热甚嚣尘上,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说,“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不忍于共和之敝,而欲以君主专制代之,谓为良图,实所未解。”……“假定今大总统肯为君主,而谓君主立宪即可实现,其说亦不能成立也。”……“公等主张君主国体,其心目中之将来君主为谁氏,不能不求公等质言之。……此四万万人所宜共诛也。”
——摘编自《饮冰室文集》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中期的俄国、日本最具有典型特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相同历史背景。
(2)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试结合“解放法令”和明治政府的有关措施分别简要说明。
(3)1904~1905年俄日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交战。这次战争与两国改革有什么必然联系?
胡适曾在20世纪初期说:“日本一个小岛围,那么贫癖的土地,那么少的人民,因为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几十人的努力,只因为他们拼命为大家,肯拼命地用这个世界的新工具,居然在半个世纪之内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胡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论证说明。
请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国际环境,你怎样看待这一政策?
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