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下列选项与恩格斯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 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
|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
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②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法律至上原则 | B.人文主义精神 |
| C.自由公正意识 | D.天赋人权思想 |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 A.权力制约 | B.公民意识 | C.平民政治 | D.法律至上 |
亚里士多德曾说:“民主政体的最后裁断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蛊惑家(demagogue)造成的……蛊惑家将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用群众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在那里法律没有权威。”该段言论表明作者
| A.赞成实行君主专制 | B.鼓吹取消公民大会 |
| C.要求放逐蛊惑家 | D.主张确立法律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