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
A.新航路开辟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法家的法治思想 |
C.墨家的“兼爱”思想 | D.道家的黄老之学 |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 |
B.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
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