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对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由此可见,他着重强调( )
A.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
B.意识形态和经济在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已经不起作用 |
C.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的关系 |
D.世界政治格局正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
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
B.这一制度有利于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D.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
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
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 |
B.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 |
C.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 |
D.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 |
“今天的中国不是苏联,中美没有在亚洲站在一场“新冷战”的边缘……只有成功地建立卓有成效的中美关系,我们才能成功地建设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美国这番话表明( )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认可中国的影响力
②美国放弃冷战思维,主张中美两国共同领导亚太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中美两国联系日益紧密
④美国放弃单边主义,谋求国际合作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安全 |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C.世界面临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