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解读、比较、概括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
材料一  1903年,上海英租界的《苏报》先后刊出邹容和章太炎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先后在租界对“苏报案”进行了七次会审。主审是上海地方官员,原告是清政府,被告是邹章等人。原告和被告都聘请了西洋律师,陪审员是英国领事及公使团。经过七次会审后清政府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双方继续对峙了两个月之久。1904年初,公使团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清廷担心竹篮打水,只好再次让步。最后,庭外做出终审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历时将近一年的“苏报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百家讲坛》杂志
材料二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材料三  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新的宪法,之后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写进了宪法。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3)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改革开放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批评家说他往往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有的人把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人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罗斯福总统配不上做个社会主义者,他不愿做个独裁家。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他承认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病点,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没有希望把它全部扑灭后再来建造。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这是资本主义的还魂剂,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请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2)依据材料三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初,做了许多大事,如人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等……胶东大地原始是齐国的领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齐两国是最强的,有着“西帝”和“东帝”的说法。后来秦国灭了齐国,尽管当时齐国的臣民表面上对秦国的统治言听计从,可私下很多人对秦并不认同,梦想有朝一日让齐国“复活”。“对于秦国的统治而言,齐国的统治物产富饶,财力充足,将齐国的旧地安抚住,对秦始皇平定统治天下有重要的意义,他多次到齐国的属地东巡,主要目的是‘示王权’。”
——《秦始皇东巡三临烟台,并非只是寻长生不老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矣。”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1789年《人权宣言》
(1)材料一反映出顾炎武怎样的思想?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