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由此可见该制度
①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②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 ④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已之心。”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的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
B.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
C.意大利天主教会的极力压制 |
D.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反映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 B.普罗泰戈拉 |
C.亚里士多德 | D.苏格拉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