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四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一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
(4)概述材料四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但必须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并听“日满不可分”、 “民族协和”等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分)
(2)材料二中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资源不足日本推行了什么经济方针(4)?
(3)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4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其主张的相同之处。
(2)指出材料二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与材料三主张的相似点。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两位先生”的含义,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事件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辛亥革命离五四运动只有七年多,中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历史的发展。这不是过甚其词的夸张,而是历史前进必经的阶梯。
一一《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2011年,全国政协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活动就是举行纪念大会,还要拍摄专题的文献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币,也将积极支持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
武汉市也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为契机发展城建,仅仅最近两年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首义文化区、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南轴线城市景观工程、辛亥百年庆典道路等,都将在今年9月份以前完工。
—一全国政协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的一件史实加以说明。(9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
材料二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来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而坐享了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
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突出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和美国二者分权的目的有何本质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