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看法对中同民主革命的直接影响是
| A.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
| C.导致了共产党内右倾错误的发生 |
| D.促进了正确革命道路的选择 |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 B.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
| C.从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 D.罗马帝国曾扩展到英国版图 |
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被称为公民法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
|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
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
|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 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
|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 D.目的是矫正天子和王侯的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