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 |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
C.封建势力的破坏 |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 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 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