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1688年英国爆发反对绝对王权的革命。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高潮阶段。”科学革命在英国达到高潮阶段的标志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瓦特发明蒸汽机 |
今天,荷兰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对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
C.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
15世纪“欧洲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电视 | B.广播 | C.电话 | D.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