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
| 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 D.卢梭的政治学说 |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
|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
|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
|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
薛福成说:“中国地博物阜,迥异诸国。前此善通有无者,有徽商,有晋商,有秦商,皆以忠实为体,勤俭为用,亦颇能创树规模,相嬗不变者数世;而于积寡为多,化小为大之术尚阙焉。”该观点所指出的中国古代商帮的局限性是
| A.国内市场狭小 | B.讲究忠实勤俭 |
| C.未能实行规模经营 | D.缺乏股份公司模式 |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东汉生死观》中写道:“战国文献中‘仙’被描绘为漫游空中的隐居的个人,与人间毫无联系。但在东汉文献中,我们开始发现‘仙’也享受家庭生活,他们不仅将家人带到天堂,而且把在人间的所有动产、不动产也带到天堂”。对这段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战国典籍中仙人超脱尘世,自由自在,折射出民众对残酷社会现实的厌恶 |
| B.汉代文献中仙人世俗化,反映出在两汉稳定的社会秩序下民众眷恋现实生活 |
| C.东汉时道教兴起,为吸引底层民众,在仙道传说中增加了世俗化的成分 |
| D.汉代商品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学术文化受市民文化影响逐渐走向世俗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