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3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的贵族政治的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王安石变法对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采取的措施。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其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的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结合王安石变法,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改,思考今天的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
为改变更戍法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变法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 B.将兵法 | C.连坐法 | D.保马法 |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