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英国对所有出版物施行许可制度,任何想要从事出版的人都必须事先申请许可证。通过《反煽动性诽谤法》,该法律把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不恭言辞都视为犯罪,要求所有出版机构都必须尊重政府。即使所言为真,比如指控某官员收受贿赂,也不能构成辩护理由,因为,言出有据的批评比不实的指控“危害”更大。控罪一旦成立,即可被处以包括绞刑在内的任何刑罚。
——《世界博览》
材料二    美国著名政治家乔治•弗里斯比•霍尔在1898年美西战争时批评政府,反对在菲律宾军事殖民时说:“目前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是,在没有得到一个国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国会能不能强行征服和统治这个国家……你没有权利依仗武力把你的《独立宣言》、你的宪法、你的自由观和价值观强加在别人头上。”
——《世界博览》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是如何压制北美人民言论自由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建立后,在法律上是怎样保证言论自由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霍尔的言论有何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化是附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材料四中国自1840午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材料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3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2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材料顾拜旦年轻时留学英国,他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1875年至1881年间……他曾写道:“德国已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因而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
顾拜旦出版的著作主要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
——摘编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
(1)根据材料,概括顾拜旦主张改革体育教育及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对顾拜旦进行评价。(6分)

阅读材料,完成试题。

图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图2
根据上述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洋各国议院员绅由民推选,大抵皆取器识明练、才辩锋生者,而尤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群谓之‘体面人”……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议员中资深望重者,可举为宰相及各部尚书,或为伯理玺天德(总统),或有稍玷其声誉者,则终身无再选之理。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1)根据材料一比较秦朝和明朝官制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所反映的当时政治发展趋势。(12分)
(2)据材料二提炼薛福成所记述的政治制度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政治制度的认识。(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