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农业 |
7.1 |
11.3 |
17.7 |
10.7 |
9.8 |
10.4 |
工业 |
42.5 |
60.4 |
49.8 |
55.5 |
55.4 |
52.6 |
其中:中国工业 |
36.4 |
54.0 |
45.9 |
51.1 |
49.6 |
45.9 |
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圣母院》 | B.《安娜·卡列尼娜》 |
C.《老人与海》 | D.《约翰·克利斯朵夫》 |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
《英国通史》(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记述:“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民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朗克曾于1913年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联系过。这是因为爱因斯坦认定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 B.捍卫人类和平与正义是科学家的必需价值观 |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科学理论是
A.生物进化论 | B.经典力学体系 |
C.电磁学理论 | D.量子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