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 )
|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
|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
|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
|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 D.两者毫无关系 |
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代表作《国富论》中他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 C.“工商皆民生之本” |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 B.有理而后有气 |
| C.宇宙便是吾心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
|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
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
|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