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指出中俄家庭就像亲人一样一起生活。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E | B.B="F" | C.C=G | D.D=H |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
下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
A.过渡时期 | B.三年困难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初期 |
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 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 |
C.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农业 |
7.1 |
11.3 |
17.7 |
10.7 |
9.8 |
10.5 |
工业 |
42.5 |
60.4 |
49.8 |
55.5 |
55.4 |
52.6 |
其中:重工业 |
36.1 |
54.0 |
45.9 |
51.1 |
49.6 |
45.9 |
(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表)
A.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