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1898年清帝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这所创建于戊戌维新之际的高等学府,到“五四”发生时已有21年的历史了。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下,在民族启蒙与觉醒的一缕晨光中,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在北京大学孕育发展起来。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带来的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追求真理的新风,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五四精神也从此融入北京大学的文化之中,成为这所百年学府催发新生的力量源泉。
——《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清帝是谁?根据材料归纳,他认为导致大清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京大学对于五四运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
请回答:
(1)文中的“子”是何人?生活在哪个时期?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中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3)作为一名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哪些?其学说有什么影响?
(4)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在苏联,列宁1921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不同程度上明显带有市场经济色彩,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走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两点)。
(2)判断下列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①这场经济危机首先从意大利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③这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高涨。
④这次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激烈和尖锐。
⑤这场经济危机是德、意、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依据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
(4)通过学习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等,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待房子坍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裂开了的房子》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公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3)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观察下列图片:

图1图2
(1)图1、图2都是唐朝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是谁?
(2)他们分别是什么时期展开对外活动的?
(3)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4)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材料二:据法国史学家谢和耐的著作《南宋社会生活史》写道:(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