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还存在价值规律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上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自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二是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但苏维埃国家是无所不能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服从于苏维埃国家的经济计划。
(1)上述两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怎样对待价值规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下滑,中国也受牵连。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一方面公布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还从2008年10月9日起,对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自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请问:(1)材料中体现国家采用了哪些宏观调控的措施?
(2)这些措施分别如何发挥作用的?

二、非选择题
26、为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及国内外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促进家电下乡的指示精神,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从2007年12月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进行了家电下乡试点,即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冷柜)、手机3类产品,按销售价格13%给予财政补贴。2008年12月1日起,试点范围扩大到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补贴产品增加洗衣机。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日益加深,新形势对家电下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自2009年2月1日起,余下的1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同时,按照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精神,又增加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四类补贴品种。根据材料,请分析家电下乡的经济学依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表一“十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单位%)
(1)表一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2分

(2)结合图表一和图表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分析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不断增长的原因。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行。青藏铁路的横空出世而向世界敞开,古老的青藏大地将因此乘上钢铁巨龙驶向现代文明。
西藏人民是青藏铁路的最大受益者。青藏铁路带来的进出藏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的增长以及运费的下降,不仅能拉动西藏三、二、一产业快速发展,为西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及老百姓迈向小康生活提供持续动力,而且必将进一步密切西藏与国内各省区市的血肉联系,增进藏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高原自然风光和古老雪域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展示、保护、弘扬和发展架起一座“金桥”。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青藏铁路开通后将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西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一:A市城乡社会公共服务情况对比


医疗保险(合作医疗)
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
社会保障
年份
城镇
医疗保险
农村
合作医疗
城镇
升学率
农村
升学率
城镇
社会保障率
农村
社会保障率
2002
15%

55.4%
22.3%
21%

2006
64%
13%
95%
72.6%
87%
2%

注:①A市2006年开始进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年人均经费50元,其中政府出资30元,个人出资20元。城镇医疗保险年人均经费300元
②A市2006年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41.2%,城镇为69.3%
材料二:为解决好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A市市委、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A市市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上加大了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将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水工程,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免课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投入财政资金720万元,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提高到50%,并将人均补贴标准提高到40元;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用以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A市市委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万名党员结穷亲”活动。要求每名党员与困难农户结成对子,帮助其脱贫致富。同时.还从党政机关选派了l00名优秀党员到村里任书记,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2007年1月,在试点的基础上,A市全面推动“村民理事会”制度建设。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常识说明该市市委、市政府是怎样推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
(3)联系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