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儿子的一幅画
徐则臣
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倒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一不小心就哭就笑。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我心虚,无论如何得如期完工。紧赶慢赶,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人手一册。送完书,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 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吧。
"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 ①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当然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借口,再忙也得陪孩子。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愧疚又一日日( )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一张照片,儿子的画,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我爱您!"正打算夸小东西的画有长进,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儿子两个同学的画。都是画了一个自己,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都一个。"
一点没矫情也没夸张,我突然难过得好像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地空空落落, 眼泪哗地就出来了。别的孩子的笔下都是"爸爸妈妈",我儿子只写了"妈妈"。太太见我半天没吱声,回一句:"别多想。"能不多想么?人家娃儿不管来的是爹还是妈,心里装的都是父母两个人;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当爹的什么事儿。要是心心念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给个警告处分,他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是爸爸来开家长会,我就会写"爸爸,我爱您"了。那为什么不把爸爸妈妈一起写上?老师说,家长会刚开始就要给家长一个惊喜,来的是妈妈呀。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都写上的呀。他们是写在旁边的,我是写在肚子里,写在心里的,我的字又大,心里装不下那么多字呀,所以就只写妈妈了。
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
(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
积蓄 |
侥幸 |
|
B.回报 |
积压 |
荣幸 |
|
C.补偿 |
积蓄 |
荣幸 |
|
D.补偿 |
积压 |
侥幸 |
(2)体味原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
原文 |
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 |
眼泪哗地就出来了 |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 |
|
情感 |
① |
② |
感动、安慰 |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4)文章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你认可文中"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
邱君光明,既无宏愿,亦无功勋,然恣意率性,在江湖中尽显侠义,于人生里全是有趣。不因世事而乱心,不因平凡而平庸。祈愿邱君,不仅光明自己,亦能烛照你我。 |
活得有趣
◆沙叶新
①话说川沙城南有位凡人、趣人。此人姓邱,名光明,今年六十有六。发花白,背微曲,身材偏矮,精神矍铄。性耿直,有江湖侠义之风。
②邱光明曾在饭店学徒。某次有干部来店检查卫生,因与经理熟稔,便盛赞饭店卫生能评第一。邱光明戆头戆脑,实事求是,说:"还有不少死角无空打扫,不能评为第一。"还领着干部看了这些卫生死角,气得经理勃然色变。
③邱光明极有悟性,任何事一学即会,一会便精。譬如杀鸡,虽是小技,但谁也不及他的手艺高强。某年,饮食业举行杀鸡比赛。哨笛一响,其他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操刀杀鸡,而他故意按兵不动,他说这就如同下象棋一样,叫"让先"。 等别的选手已提着鸡颈放血时,他才飞速地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以 2 分 15 秒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工序。此时,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就A______,神气活现,骄傲地点起一根烟,还得意地将菜刀高高抛起再接住。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忘乎所以违反了比赛规则,最终屈居第二。
④邱光明善于杀鸡,也精于烹饪,在饭店二十余年,看也看会了各种菜肴的烧法。回得家来,便如法炮制,烧得一手好菜。某次他到浦西一家饭店,叫了一盘炒三丝。当菜端上后,他将经理请来,问道:"炒三丝吃什么?"经理说:"吃的是肉丝、火腿丝、冬笋丝。"他说:"不对!炒三丝吃的是刀工!三种丝要三种不同切法。"于是他详细示范了三种切法以及其他菜的种种切法,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他定是锦江名厨。
⑤他虽在饭店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杂务工。他想不通,闹情绪,离开饭店,回家种草养花,还当上了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主席,在县里破天荒地举办过花卉盆景展,轰动一时。
⑥但邱副主席仍想当名真正的厨师。说干就干,他召集以前的老同事,终于在家门前开了一家桃园饭店。开张那天,他亲自撰写对联:"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虽平淡,但B_______。
⑦饭店开张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用马兰头、豆腐干丝、土豆、核桃肉为原料垒成的假山盆景(冷盆菜),青山绿水,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看到高兴处,或加上评语:"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或发表感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厨师得千万知味亦足矣!"
⑧善作剧楼主人曰:邱先生者,普通百姓也。既无宏愿,也无功勋,一生孜孜以求者,不过是想当一名自认为不错的厨师而已。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独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活得C_______,活得潇洒脱俗。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如此活法者,不多矣!
(1)请将下列四字词语依次还原到文中ABC处。
风流自赏 雄心自见 顾盼自雄
(2)请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⑦段画波浪线句中"知味"一词的理解。
(4)你最喜欢邱光明个性中的哪一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6)积累链接:请写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的后两句。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
朝醉暮吟看不够,未若海棠园中走。于云乡先生文字中徘徊,赏怡红之娇媚,嗅海棠之清芬。博学之,亦要笃行之,让我们寻一观赏胜地,怀揣知识出发! |
花开缬晕 ①
◆邓云乡
①《红楼梦》怡红院中,有一棵海棠树,叫"女儿棠",又配一株芭蕉,蕉、棠映照,显现了"怡红快绿"的境界。书中又写因了两盆白海棠,故兴诗社名"海棠社"。其实,前者是______,后者是______。
②海棠的种类很多,木本中有四大类,即贴梗海震、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花色有大红、粉红、粉白。秋海棠草本,也有许多种,如四季海棠、竹节海棠等。一般红色、嫩红色,变种也有黄、白二色。
③木本海棠中,贴梗开花最早。而最美丽娇艳的,还要属垂丝和西府二种。《花镜》中述西府海棠云:"初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述垂丝海棠云:"其瓣丛密而色娇楣,重英向下,有若小莲,微逊西府一筹耳。"
④二者都说海棠之美,一在于花色娇嫩,红中有白,白中有红,不胜娇羞:二是花开得很繁,密缀枝头,如云蒸霞蔚。儿时住在北京苏园,厅前有两株西府海棠,年年春天,花开繁茂,一树嫩红,桃李莫比。秋天还要好看,一簇簇的海棠果,满满一树,把枝条都压弯了。
⑤海棠各地都有,但北京人特别喜欢种。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云:"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这或有夸大处,但海棠确可长成大树,我在北京虎坊桥看到过二三百年的老海棠,近三层楼高,相当可观。
⑥海棠产地最著名的是四川。有一年十月中旬,我在成都草堂公园,见小河两旁,全是海棠,正在开花,招展枝头,使我大饱眼福。
⑦海棠有无香味,是文人学士争议不休的。《闲情偶寄》说:"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 ②之间。……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使尽无香,则蜂蝶过门不入矣。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
⑧这段话说得既通达、又科学,而且还经过自己调查研究。看来______。
⑨秋海棠草本,颜色也是嫩红,花开娇艳异常,人说有如"美人倦妆"。一般也无香,而定州、重庆品种有香。李渔评秋海棠云: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处子之可怜,少妇之可爱,必将娶怜而割爱矣,相传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秋花,故名为"断肠花"。
⑩如以《红楼梦》中人比拟,或A.______可比西府海棠,B.______可比秋海棠乎?
【注释】①缬(xié)晕:红晕。②隐跃:同"隐約"。
(1)请根据后文的相关知识介绍,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①段横线上。
A.春天开花的木本海棠
B.春天开花的草本海棠
C.秋天开花的木本海棠
D.秋天开花的草本海棠
(2)秋季学期,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共赏海棠花"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请你根据文章介绍,推荐两个合适的研学地点供选择。
(3)研学活动中有一个"海棠知识竞答"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最娇艳的木本海棠是哪一种?
②若要观赏高大的海棠树,可以去哪里?
(4)围统海棠香味的争议,作者得出什么结论?请将其写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5)请结合最后两段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人物依次填入第⑩段的横线上。
备选人物:扈三娘 林黛玉 翠翠 薛宝钗
(6)积累链接:请将秦观《行香子》中相关句子补齐:小园几许, , , , 。 。
|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一线可化生万物也。简简单单的线条拥有无限魅力,国画之线,书法之线,音乐之线,串起的不止是艺术,还有更丰盈的精神世界。 |
一线万物生
◆梁衡
①友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它的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入你的心底。这让我第一次对线条产生了兴趣。
②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就生成了一条线。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当线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如枪戟之威,或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______。
③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线条的杰作。
④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⑤至于音乐,那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乐谱的彩色线条。
⑥线条之美不止于艺术,也体现于文学中。曾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______一痕、______一点、______一芥、______两三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⑦线条之美还在于其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为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
⑧我曾到霍去病墓上观赏那著名的《马踏匈奴》,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传递着汉代的辉煌开放与国家的强盛。难怪林徽因参与设计国徽时,强调要用汉唐线条,也只有这般苍劲雄健的线条,才能表现出新中国的如日初升!
(1)仔细揣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线条之美的?
(2)请仿照前文句式,在第②段横线上再补写一句。
(3)请根据前文提示,将第⑥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4)请问线条为国徽注入了哪些主观精神?
(5)积累链接:请写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修炼"挫商"
◆佚名
①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常常充满着挫折与失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修炼挫商。
②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承受能力越强,控商也就越高。
③无论条件多么优越,无论才华何等了得,生活总是充斥着不可预知的意外,没有谁的人生旅程一帆风顺。
④未经历小路的坎坷泥泞,哪能体会到阳光大道的平坦通畅?未经历风雪交加的困苦,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温馨?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煎熬,怎能体会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挫折和磨难,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⑤当你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不退缩,当你一次次跌倒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当你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没有心灰意冷,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你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⑥自古以来,多少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而让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⑦司马迁,身受酷刑,用十余年时间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贝多芬,两耳失聪,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董明珠,经历丧夫之痛却没有被击倒,让"格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品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炼就的高挫商。
⑧那么,我们怎样修炼挫商呢?首先,面对挫折,改变消极心态。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控折面前一蹶不振;而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胜利的前奏,始终保持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心态,最终取得胜利。
⑨其次,掌握正确的方法。一是激励法﹣﹣遇到挫折时,尽量少考虑眼前得失,不断激励自己: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二是知足法﹣﹣在挫折面前,降低要求,满足已经达到的目标,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三是补偿法﹣﹣在某方面目标受挫时,不是灰心气馁,而是化苦痛为力量,发奋图强,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
⑩没有惊涛骇浪的海洋,绝不是真正的海洋;没有风沙蔽日的沙漠,绝不是真正的沙漠;没有一波三折的生活,也绝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迎接挑战,不断修炼挫商,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首先,提出 的中心论点;接着,讲道理、摆事实,论证为什么要修炼挫商;然后, ;最后,总结全篇,首尾呼应。
(2)作者认为为什么要修炼挫商?请简要阐述。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失败与挫折,能考验我们的挫商,挫商越低,承受能力越弱。
B.第⑦段分别选用了文学界、音乐界、商界的名人事例,论证修炼挫商的作用,很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C.真正的生活,是会有一波三折的,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修炼挫商。
D.张浩没有达到班级前三名的目标,他这样安慰自己:成绩排名没有那么重要,我已经收获了知识。这是运用了"激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