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
(2)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2分)
(4)“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图中数字表示),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数字表示)。
(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6)下图为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正确的是 (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
(3)甲图中表示小麦区的是,表示玉米带的是。(填字母)
(4)乙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该国的部和部,其主要农产品是和。
读某城市1970年、1992年和2012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该城市1970——1992年的变化体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区增加,新出现了__________区(功能区)。
(3)1992——2012年该城市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郊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城、绿化带和高速公路。该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中给城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有:、、和城市社会问题。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题31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计算方法是。
(3)图中处于过渡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是(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填字母)。
(5)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属于(字母)模式。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工作的而取得的。
(10分)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和月均温的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北京、广州的数码分别是、。
(2)图中反映我国东部冬季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
(3)图中反映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变化有何规律?分析其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长江水利网)
表1洞庭湖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108m3) |
占入湖总沙量(%) |
|
长江来沙 |
1.094 |
82.0 |
四水来沙 |
0.241 |
18.0 |
入湖总沙量 |
1.335 |
100 |
出湖总沙量 |
0.351 |
26.3 |
湖内沉积量 |
0.984 |
73.7 |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1949 |
1958 |
1974 |
1977 |
1984 |
|
湖泊面积(km2) |
4350 |
3141 |
2820 |
2740 |
2691 |
湖泊容积(108m3) |
293 |
228 |
188 |
178 |
174 |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请解释该河道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
(3)长江在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分析原因。
(4)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