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闭合开关,让导体ab作左右运动,电流表的指针 ;闭合开关,让导体ab作竖直上下运动,电流表的指针 ;断开开关,再让导体ab作左右运动,电流表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
当快速骑自行车时,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所感觉到的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华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华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华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爸爸依次以5m/s、10m/s、15m/s、20m/s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华依次将汽车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知识,小华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2)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当物体质量等因素相同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关系(选填“正比”或“反比”)。
(3)实验完毕后,爸爸对小华提出了这样的疑惑: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呢?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呢?
小华通过所学的力与运动的知识,给爸爸做了解释,并给出了答案:
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时质量不变,且高度足够大,雨滴所受阻力的大小是,雨滴的运动速度是。(以上两空均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大后不变”或“先变小后不变”)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后如图所示:
(1)从图像信息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温度。(选填“上升”或“不变”)
(2)从图中看出水的沸点约是℃,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相比,如果测量方法和选用的物质正确的情况下,此时的气压标准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3)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选填“甲”或“乙”)所示。
(4)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在0至4min内,水温上升速度比5至11min内(选填“快”或“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测定植物油密度的实验中,小月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设计了如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1)小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然后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这时她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 或“右”),使天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是将烧杯中的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后,置于调平的天平上,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丙)所示是将烧杯中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后的情景。根据图中情景帮小月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g |
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g |
倒出植物油的体积v/cm3 |
植物油的密度 ρ/(kg/m3) |
100 |
30 |
(3)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1;
然后用量筒测出适量植物油的体积V,接着将量筒中的植物油倒入烧杯后,测出总质量为m2;然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月测出的植物油密度ρ相比较,则ρ′ρ(选填“<”、“>”或“=”)。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丙所示。
根据图像信息回答:
(1)当t=4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______N;
(2)当F=4N时,物体的运动是。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实验中若把蜡烛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