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流浪汉”
①2月 15日发生在俄罗斯的一幕,让人们顿时感受到了天外不速之客的威胁——一块燃烧的陨石拖着长长的火球,坠落在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附近。美国媒体报道称,它在空中爆炸的威力为广岛原子弹的30倍。陨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到达地面后,击碎了无数居民家里的玻璃,导致当地近1200人受伤。比这更让人焦心的是,这一次太空“流浪汉”的袭击居然毫无征兆,人类更无预警。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太空“流浪汉”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会渐渐产生偏离,日积月累就可能闯入地球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带给地球的礼物。每当慧星靠近太阳时,便会抛洒出很多流星体。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此外,一些陨石还可能是近邻的“火星人”或“月球人”。当大型的陨石与火星或月球发生剧烈撞击时,火星或月球的碎片将被溅射到太空,最终被抛向地球。那么,此次撞击俄罗斯的这块陨石到底从哪里来?据初步判断,它从太阳的方向飞来。
③如今我们拥有各种高科技,天文设备也日益精准,那么,对于太空“流浪汉”的袭击事故,为何没有提前预报?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太小了,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度来探测。朱进表示,小行星来袭的预报与所处轨道、季节等因素有关,也跟这颗小行星是否从太阳方向飞来有关。“太阳出来,它也跟着出来,太阳下山,它也跟着下山,我们观测不到它。”
④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它们四处闲逛,说不定其中的哪一个外太空“流浪汉”就会心血来潮造访地球,一旦真的闯进家门,可能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灾害。
⑤那么,太空“流浪汉’如何防?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巴格罗夫在接受“俄罗斯之声”采访时称,向太空发射小型望远镜是使地球免受陨石撞击的唯一办法。而对近地小天体进行监控之后,对于那些可能袭击地球并伤害人类的天体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虽然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但是科学家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用激光技术阻击袭击地球的陨星。为此,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菲利普•鲁宾提出开发“太阳能定向阻击小行星”系统的构想。该系统的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激光束,用于改变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或营星的运行轨迹,对于那些可能很快就会冲向地面的流星,则用激光束直接用蒸发的方式将之摧毁。陨石袭击俄罗斯引起了人们的哪些疑问?
本文以“太空‘流浪汉”’为标题有何好处?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色。
(1)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带给地球的礼物。
(2)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选文相关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流星是太空中的“流浪汉”,大多居无定所,出入难料,甚至可能已经到了你面前你还浑然不知,因此它们往往会对飞船和航天员造成伤害。
材料二: 1908年 6月对日,一颗陨石撞击了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000倍广岛原子弹爆炸,广袤原野里超过1250平方公里内的6000万棵树被焚毁。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22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糊纸涂色→() 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
拓展链接3分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飞回到童年
这是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歌词,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划线歌词,再写一组关于元宵节的句子,要求押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选自《扬子晚报》)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⑵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首先介绍巴西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3分)
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阅读谢宗玉的《父亲的雨》一文,完成小题。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选自《青春美文》)阅读文中划橫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任选两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至少两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同样是“雨”,本文中的“雨”和链接材料中的“雨”作者的设计各自有何用意?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情绪污染”也是病》一文,完成小题。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情绪污染”有哪些害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情绪污染的方法有哪些?(不得少于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这个句子中“主要”一词能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