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永恒的瞬间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一个难忘之夜。40多万澳门同胞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在注视着澳门迈向新纪元的步伐,在谛听着祖国母亲的叮咛。普天之下,所有的华夏儿女都在为澳门的今天欣喜,为澳门的明天祝福。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绿色地毯铺就的交接仪式现场,弧形排列的坐席与主席台对应,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身着深色西服,站立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44岁的何厚铧也是一身深色西服,站在主礼台上。这位澳门历史上第一次由澳门人自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从此肩负起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历史重任。从他坚毅的目光里,人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澳门的美好未来。
在主礼台的另一侧,桑帕约总统等葡萄牙主要代表也同样在向两面鲜艳的旗帜行注目礼。昔日的澳门是在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葡萄牙曾委任过127任澳门总督。这一切,此刻都成为历史。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新中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激动与感慨,欣慰与自豪,全部写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站在主席台上,神情庄重。两年多前,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的主席台上,他见证了香港的回归。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在时间的交接点上,霍英东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激动、兴奋:“在亲身参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后,又出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我感到十分荣幸。看到五星红旗在澳门冉冉升起,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此时此刻,在澳门、在香港、在台湾、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华夏儿女的心和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
零时零分46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8.28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空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不屈奋斗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统一大业已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如春潮奔涌。
瞬间虽短却永恒。摄像机的镜头在聚焦,照相机的灯光在闪烁,便携电脑的键盘在跳动……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记者迅速将这一盛况传向五大洲,将这一庄严时刻载入史册。
千秋伟业,后继有人。零点4分,国家主席江泽民稳步走到讲台前,郑重宣布: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他表示坚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跨世纪共和国领导者的庄严承诺,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这也是对小平同志的最好告慰。
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新的千年来临前夕,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纪元。(据新华社12月20日凌晨电)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永恒的瞬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这是一篇特写,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内容,请结合实例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篇特写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任选两个细节,写一段评论性文字,10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宇,完成11~13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厚障壁”的含义:(2分)
、分别二十年之后,闰土见到童年好友时,他的神情为什么既是“欢喜”的,又是“凄凉”的?(2分)
、上文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十分细腻,中间又夹杂着记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野老
刘正权
①德顺赶集回来时,天色还早,他一爬上寨门就拐弯去了村主任家,村主任家还开了个小杂货铺,地里缺什么他那卖什么,德顺是看见路边田里的杂草从秧苗间冒出头来才想起忘了捎几袋野老的。
②主任婆娘是个破竹竿子嘴,老远就能听见她的嘴辟哩啪啦响着,倒也给店子聚了不少人气,看见德顺,问:“要点啥呢?”
③“野老,给我拿四袋!“德顺摸出五元钱来,一袋野老一元二角五分。主任婆娘在鼻子里冷哼了一声,五元钱,多大点利润啊!白冲你使一回表情了,药价都是定了的,她没多大的利润可捞,收了钱,主任婆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要我说啊,德顺兄弟你买这是真花冤枉钱呢!”
④“冤枉钱,什么意思?”德顺觉得主任婆娘话里有话。
⑤“你家有现成的野老,不是花冤枉钱是啥?”主任婆娘冲旁边几个闲人一挤眼睛,立马有人捂了嘴吃吃笑出声来。德顺心说有病啊,这娘们,谁个家里备有现成的野老!完了,懒得搭话,拎了提篓往家里走。
⑥离家还有一根烟的路程时,德顺一转身去了北坡崖,北坡崖那有他两块秧田,没准娘这会还在秧田里整草呢,跟娘说一千遍了,打上药,什么草也没了,可她非得下秧田里用手扯,吃的哪门子苦哟。到了北坡崖,果然娘还在田里,不过身边多了一个人,看那身影,像是二大叔,二大婶过世有三年了,几个孩子都打工去了外地,娘一人守这么多年寡,两个老辈人在一起倒能说上几句宽心的话。一个家门的叔嫂,聊个天,咋就被人说成自己的野老了呢?德顺心里不是个味,缩了头心事重重往回走。
⑦屋里炊烟已将熄未熄的,媳妇正在门口等他呢,德顺看桌上,已摆上了碗筷,德顺就闷头闷脑吭了一句:“加一副杯筷吧!”媳妇一怔:“咋,有客来?”德顺说:“二大叔在帮咱扯秧草,你不知道?”媳妇说:“知道,他每天都来呢,可就是不肯落屋吃口饭!”“我可不想让人说咱家用现成的野老,”德顺说,“请二大叔过来吧!”媳妇是个老实女人,对德顺话向来言听计从,就去路上拦二大叔,一般情\况下,二大叔跟娘在屋前岔口就分开走,黑王寨不大,但闲言碎语不少。
⑧二大叔来了,很拘谨,望了望德顺.,德顺冲媳妇说:“你去炒个鳝鱼片吧,我在集上买回来的,记住,苋菜烂如泥,鳝鱼炒脱皮!”完了冲二大叔笑笑斟上一杯酒:“叔你说我对吗?”“对,炒脱皮的鳝鱼才出味,烂如泥的苋菜才可口!”二大叔咪了一口酒,“你这娃还记得我的话呢,二十年了呢!”德顺过十二岁时嚷着要吃鳝鱼,寡娘在屋里抹眼泪,被二大叔看见了,二大叔啥话没说跑到寨下河沟里,半天功夫才逮了几条,为此在一个鳝鱼洞里还被蛇咬了。
⑨德顺说:“跟叔说个事!”
⑩二大叔一停杯:“你说吧,我听着!”
11“我今儿个去买野老,主任婆娘说我家里有现成的野老,我一寻思,敢情是说您和我娘!”
12二大叔杯子就停在那僵住了,“是叔给你添乱了,我回头就走!”德顺手一伸:“啥啊,叔您别说添乱不添乱的,我就问叔一句话,你是真心跟娘过吗?”
13二大叔嘴嚅了一下:“这得你娘说了算!”
14德顺冲厨房喊:“娘您出来一下!”
15娘出来了,身上围裙还没取下,她正在厨房打下手呢,德顺说:“娘您不希望人家说我家里有现成的野老吧!”
16娘看了看二大叔,不说话。
17德顺说:“娘,我就问你一句,您怕不怕人家说你们是嫂子小叔稀里糊涂?要怕,你和二大叔从此绝了来往,要不怕,明天我请客安排您二老合家!”
18二大叔和娘慌慌张张站了起来:“娃,这可使不得!”
19“有啥使不得的?”德顺喝了一杯酒,冲端了鳝鱼上桌的媳妇说:“人活一张皮,这话不错,可这皮要把人憋屈着还不如跟这鳝鱼样炒脱了它,把日子过出个滋味来,让那些长舌妇的舌头像苋菜一样烂成泥巴。”
20完了,德顺冲媳妇一招手:“走,拿上那四袋野老,跟我去主任婆娘那去,咱退了它,换喜糖,要酥心的那种,甜透心,气死他们!”
21德顺和媳妇前脚出门,后脚就听见二大叔和娘压抑了半天的哭泣声,那哭泣声像四月的蛙鸣,透着暮春的欢愉和葱茏。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野老”的含义。
.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按下面的格式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野老, 野老, 野老, 撮合野老
.文中画线句“你家有现成的野老,不是花冤枉钱是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文末“那哭泣声像四月的蛙鸣,透着暮春的欢愉和葱茏”,在转载到《特别文摘》的时候,编辑改成了“那哭泣声像七月的蛙鸣,透着暮春的欢愉和葱茏”,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
不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摘苹果
汪金友
①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律师。他一直希望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影响,让比尔·盖茨在律师业干出一番名堂。按照父母的要求,比尔·盖茨从湖滨中学毕业以后,考的也是哈佛大学的法律专业。这使他的父亲非常高兴,相信从名牌大学走出来的儿子,一定能够子承父业,前程辉煌。但令他的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就自己决定退了学,和朋友一起去研究计算机。他的梦想,就是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台计算机。20年后,比尔·盖茨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自己也荣登全球富豪排行榜之首。难于想象,当初比尔·盖茨如果跟着父亲去当律师,今天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②袁隆平的父亲,是平汉铁路局的一名职员。全家人一直在北平生活,袁隆平也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家人先后到重庆、武汉、南京。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致使袁隆平的父亲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报考铁路交通专业,然后在大城市找个稳定的工作。但袁隆平却不想在大城市上学,更不想追时髦赶潮流,报考热门专业。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为改变中国人民缺吃少穿的局面贡献一份力量。为此,他选择了西南农学院,作为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起点。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湖南山区雪峰山麓的一所农业学校当教师。他非常热爱这项工作,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终于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一个城市家庭的孩子,却立志到农村工作。正是这种常人做不到的放弃和选择,成就了袁隆平,也成就了中国人的生活。
③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一名蜡烛制造商,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但由于生活所迫,12岁时,富兰克林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富兰克林15岁时,他哥哥筹办了一份报纸《新英格兰新闻》。富兰克林也想试一试文笔,但又不想通过哥哥来采用自己的文章。于是他用化名写了一篇小品,趁半夜没人时把稿子悄悄地放在编辑部的门口。第二天一早,他哥哥和几位编辑看到那篇稿件,一致称赞是篇好文章,并断定是出自名家的手笔。从此,富兰克林的文章经常在报上发表,但大家一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后来,为了破解这个谜,他哥哥半夜时藏在编辑部门口。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名家”,竟是自己的弟弟小富兰克林。
④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开始写作的时候,经常碰壁,寄出的稿子,大多被退了回来。他的父亲大仲马看到儿子这样困难,就对小仲马说:“如果你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一封短信,只要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多了。”小仲马却倔强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用不同的笔名投稿。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的编辑。更令这位编辑大吃一惊的是,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他问:“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的评论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
⑤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的确可以很快的提升自己的高度。但那种高度,不是真实和公平的高度。坐在父亲肩膀上摘下的苹果,绝没有自己爬上树去摘下的苹果更有味道。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所说的一个道理。
.文章中的小仲马坚持在寄稿件时不说 “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从这个行为,你可以看出小仲马怎样的品格?
.本文采用了的论证方法,有人认为文中的第③段可以删除,你认为能否删除?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文章却说“不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摘苹果”,你怎样看这两个观点?结合下面的链接,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官二代”李启铭开车到河北大学送朋友,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生活区,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男生宿舍附近掉头原路返回至学校门口时,被保安和学生截住。事故处理民警经对李启铭采血检测,鉴定为醉酒驾驶。李启铭却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他的爸爸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分局副局长。

(五)阅读吴庆林的《山丹油菜花》一文,完成18一21 题。(20 分)
①六七月份的山丹草原是最美的了,它的美来自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
②汽车在草原上奔驰,从窗口望出去,大块大块明亮的黄色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景色就像是刚学画的孩童,用稚嫩的画笔在绿色的大地上东一块、西一块画出来似的。第一次见到这么繁茂的油菜花,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色,一种异样的兴奋从心底油然而生。
③车一直在山丹草原的腹地行驶,路两旁簇拥的全是开得正旺盛的油菜花,黄灿灿、金亮亮,宛如一块黄色的海洋,车子仿佛是一只小船,漂浮在这黄色的海洋中,向远处奔去,而远处也是一片接一片的黄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打开车窗探头望去,一大块一大块不染一丝杂色的黄,整齐细腻、明朗热烈,黄得耀眼、黄得灼人,不避不让,直让你看个够、看个真。一阵阵清风掠过,花丛攒动,暗香扑鼻,一时间,我又觉得车子没有走,而是有千万只黄色的蝴蝶翩翩飞来,当眼睛还没有捕捉到它们的时候,便飞过去了。可当你心生一丝埋怨和遗憾的时候,那更艳丽的一群又迎面飞来,让你目不暇接。就这样一片接着一片,一群追着一群,在面前飞来、飘过。
④极目向目的地蔫支山望去,草木绿意正浓,娇嫩中透出勃勃生气,这绿意越往高处越淡,逐渐地与碧蓝碧蓝的天空融在一起,大片大片的黄花就被牢牢地镶嵌在山谷中,而黄花似乎并不屈服于外面绿色的束缚,这儿突出一块那儿突出一块,不断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和自由。这情景犹如两条绿色的飘带,中间裹着一条黄花的飘带,随着起伏的山脉缠绕着、飘舞着。三条飘带从远处一直汇聚到我的眼睛里,我牵动着它们,它们也一同牵动着我,牵着我的眼,牵着我的心,一直牵向远方。
⑤我猜想着更远的地方,最终是无尽的绿色,还是无尽的黄色,抑或还是黄和绿的交融呢?正猜想着,心中有了一份伤感涌了上来,过不了多久,这大片大片的黄色就褪下去了,只剩下单调的浓重的绿色了,眼前这幅美丽的图画也不复存在了。可转念一想,明年这个时节,这可爱的黄色不是还会依然到来,依然盛开吗?即使那时我不能看到,那来这里的人不也会看到吗?即使来这里的人也错过了时节,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不是还会看到吗?即使生活在这里的人对此并不在意,总还会有别的人在欣赏它们,发现它们吧。假使这些都不可能,那么这美好的景色不是也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了吗
⑥偶尔点缀在青山绿树丛中的粉红山丹花,虽没有黄花热烈浓重,却也给这幅瑰丽的画卷增添了一抹抹不同的颜色,使它更加生动了。倒是松松散散、断断续续地洒落在黄花和绿树中粉墙红瓦的农舍,显得怡然自得,它们的色彩,它们的风姿与整幅画面和谐一致,浑然天成。看到农舍,我一下子想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创造了这幅画卷,构成了这幅画卷,也欣赏着这幅画卷。我想像着他们自由自在的生命和自然而然的生活,再想一想城市生活给人带来的那种无尽的郁闷和莫名的烦恼,我真想生长出一双翅膀,飞到那粉墙红瓦之中,变成它们中的一员,永远地生活在这幅美丽怡人的画卷中。
⑦山丹的油菜花,带给我以热情、以希望、以信心、以自由的遐想。
.作者在欣赏山丹草原“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过程中,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 妙点揣摩。
⑴ 品味第③段“车子仿佛是一只小船,漂浮在这黄色的海洋中”句中“漂浮”一词的妙处。
⑵ 文章第⑥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山丹花”和“农舍”?
.将第⑤段画线内容与下面语段比较阅读,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链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
.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很精妙。你的家乡要举办一次“菜花节”,请从下面词语或短语中任选你喜爱的四个,并运用它们写一段话,宣传你家乡油菜花开放的情景。(80字左右)
【备选词语】花丛攒动;暗香扑鼻;黄灿灿、金亮亮;
热烈浓重;目不暇接;大块大块明亮的黄色

(四)阅读《心态收获命运》一文,完成15—17 题。(10 分)
  ①面对同样的景色,心境不同,感受各异。对于失意者、失恋者、失去亲人或遭受不幸的人来说,他们感受不到风光的宜人之处。这个时候,一曲哀伤的音乐更能引起他的共鸣,更切合此时他心境的需要,能够缓解伤痛,排遣内心的郁闷。
 ②面对同样的境遇,态度不同,结果迥然。当事业遭受挫折、生活艰难不堪、人生处于低谷时,悲观脆弱者,要么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要么低头认输,境况越来越糟;而乐观豁达、直面人生者,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精彩,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能把苦难的体验变得生动,能够不断去开辟人生的新境界,享受生活赋予的一切酸甜苦辣,从而真正去感受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③当然,生活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但是,如何对待生活却给予了我们公平自由的权利。
 ④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很多。面对生活,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心态不同,人生的境况也大不同。《阿甘正传》片尾有句话:“人生就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有落下的时候,而你应该鼓舞自己让他不断飘扬而上,向着新的高度超越自我”。
  ⑤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时刻告诫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态。相信吃亏未必不是福,失去了的未必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失去的未必就永远得不到的。何必要拘泥于一时之得失,何必要斤斤计较,何必要自陷于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
  ⑥人生风光无限。走过一座山峰,迎来的可能是更加雄奇壮美的景色。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有时看似糟糕透顶的事情后面,往往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快乐结局。
⑦有什么样的心态,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只要我们直面生活,傲视不幸,笑对痛苦,就一定能攥紧命运的缰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 分)
.分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者认为:“面对同样的境遇,态度不同,结果迥然。”请你先补充一个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