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两三级(     )   (2)其塔动 (     )
(3)便实之(     )   (4)人皆其精练(      )
下面各项“之”的用法与“钱帅登之”不同的一项是(    )

A.乃以瓦布之 B.土人谓之“傍不肯”(《以虫治虫》)
C.昂首观之(《幼时记趣》) D.春冬之时(《三峡》)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为什么匠师们按照喻皓的话去做,塔就不动了呢?(用原文回答)
“皓笑曰”,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说(节选)

金圣叹

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桔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选自黄卓越编《闲雅小品集观》有改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客入来 ②相与欢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3)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4)仿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 )

②小信未( )

③乃各持一把茅( )

④以火攻,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

【注】①树杪(miǎo):树梢。

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④乃记之而(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叔辈台大松树下

A.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文言文阅读。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曰:“尔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械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

(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

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

③唯唯;应答声。

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

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

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⑦瘢痍(bān 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


(1)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

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聩 亦 无 瘢 痍

(2)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

方法指引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2.dá④惊惧。

往耶

惮:①____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排栅入

遂:②____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

为他谋

暇:③____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

(4)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更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更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

②“莫不”句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

③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

④及物:造福社会。

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

⑥迨(dài)至,到。

⑦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

⑧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

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

⑩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亮,通“谅”,确实。报,回应,应合。

⑪任:担任,胜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免有( ) ②所未也( ) ③闻此语(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者见先生 汝心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B.

遣日 策之不其道(《马说》>

C.

欧阳公处学来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D.

或问之,答曰 不效,治臣之罪(《出师表》)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


(4)下列属于“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中“一言”所指代的一项是( )

A.

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

B.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C.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D.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5)作者在文末写“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有什么用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