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 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甲】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杨琁①传
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③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
[注]①琁:同“璇”。 ②渠帅:首领。③阙:朝廷,帝王所居之处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事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 C.全石以为底 | D.必以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写了杨琁两件事,一是“破贼阵”,一是“辨清白”。前者主要表现其机智,后者主要表现其刚强。 |
B.建武年间,杨琁祖辈得到封国,传封三世,后因有罪封国被撤除,于是就在乌伤落户了。 |
C.杨琁用“石灰马车阵”破敌,石灰扬起,进人眼目,且刺激呼吸道,加上马车的冲突践踏,弓箭的乱发,贼兵的狼狈逃散,是不难想象的。 |
D.杨琁自举孝廉踏入仕途后,有所升迁,直到桓帝时才任太守之职,在任期间,政绩不凡,直到病死在任上。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因而家焉②数上言政事
③琁初举孝廉④具陈破贼形势翻译下列句子。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古诗文阅读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当涂:(2)及:
(3)见往事耳:(4)刮目相待:翻译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吴下阿蒙”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A.比喻人学识尚浅。 B.比喻人不学无术.
C.讽刺那些不爱学习的人. C.赞扬那些热爱学习的人.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与吕蒙结友正面表现出什么?侧面又表现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本文和《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方磨铁杵()(4)媪自言姓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 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
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 | 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横柯上蔽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文中“急湍甚箭,勐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2处,2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百二 十 城 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王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l)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 臣之妻私臣( )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成语“”就出自本文。(3分)
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