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蜀道后期①
张 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②。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后期”指的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因情况突变,无法按计划在秋前赶回洛阳。②预期程:当时公府的事都有时间规定。
诗人在诗歌的一、二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一句的妙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鉴赏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1.西京:长安。
   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3.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4.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
  5.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做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高郎中北使
杜审言
北狄愿和亲,东京发使臣。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
岁月催行旅,恩荣变苦辛。歌钟期重锡,拜手落花春。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①《左传》记载:春秋时间,魏绛北和戎狄,成就了晋国的霸业,悼公特意为此将郑国进献的编钟和女乐的一半赏赐他。
这两首诗同为送别诗,但两诗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试简要说明。
这两首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感情基调有何差异?试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宋·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 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小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