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第七》)
②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篇第六》)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第九》),结合上面语段,说说有仁德的人为何不会忧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人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忧”。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
(1)《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三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
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甲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甲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
乙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
(3)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论语•八佾》)
【注】①麻做的丧帽。②铺张。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如何实践“仁”?
孔子的一方面强调“复礼”,一方面又主张摈弃“奢礼”,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答: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