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回音壁。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入日——
河——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3)画线句子富有想象力,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你所读的神话或寓言中有没有也能体现这种想象的,请举一两例。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课内阅读。(11分)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清平乐( )翁媪( )
亡赖( )剥莲蓬( )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2分)
(3)这首词描写了一个________口之家的农村生活。他们的家境比较________,从________就可以看出。(3分)
(4)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家人各具情态的________,借此表现________之美和________之趣。(4分)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说说意思。
A.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 ( )
B.吾忘持度__________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意思。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带线的字注音。
(1)少习骑() (2)溯黄河() (3)数建奇功()
2.解释带线的字。
(1)长而益精( ) (2)皆次当行( )
(3)易男装( ) (4)凡十有二年(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达主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